五戒
在佛教,受戒是很要緊的。你受一戒也可以,受兩戒也可以,受三戒也可以,受四戒、五戒也可以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譬如你不能不殺生,不能持《不殺生戒》,你可以先受《不偷盜戒》。你喜歡飲酒,不想受《酒戒》,也可以先受另外的四戒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凡是皈依三寶的人,就要受五戒。在家人想求戒,一定要向出家人求戒。傳戒就是給你戒體,這個給你戒體的人,一定要是比丘(男)。在佛的戒律中,不准比丘尼(女)傳戒的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五戒是佛教徒最根本要守的戒律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不殺生是慈悲;
			不偷盜是義氣;
			不邪婬是正人君子;
			不妄語是忠信的人;
			不飲酒是不亂來的人。
            
			殺生,將來是宿殃短命報;
            偷盜,將來是貧窮苦楚報;
            邪婬,將來是雀鴿鴛鴦報;小鳥好高騖遠,貪邪婬就做了小鳥;
            妄語,將來是沒有人會欺騙你;
            飲酒,將來是不會發癲狂,發神經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那麼受五戒有甚麼好處呢?
            今生不殺生,來生無災難;
            今生不偷盜,來生無搶案;
            今生不邪婬,來生無婚變; 
            今生不妄語,來生無欺騙;
            今生不醉酒,來生不狂亂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這就有如因果報應的例子: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今生不籠鳥,來生不坐監;
            今生不釣魚,來生不討飯;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我們身邊總會有些邪知邪見的人會這樣說﹕「不要受戒。你受戒做什麼?何必弄個『戒』來管著你?不受戒多自由呢!你何必要受戒呀?」你以為不受戒是自由,卻很容易墮地獄了。那真是「自由」,很容易就跑到地獄去了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你若受戒,就有戒來支持你,也就是有戒相、戒法、戒體來支持你,那你就不容易墮地獄了。你要是聽其自由,不受戒,以後墮落地獄裡,什麼時候才能夠出來,那是沒有人能擔保的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因此,如果大家有機會跟大德受戒的話,請好好珍惜這寶貴的緣份。